據(jù)壹航運援引觀察者網(wǎng)報道:5月29日,路透社和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歐洲版“Politico EU”等外媒相繼援引消息稱,歐盟委員會將推遲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的決定,或在“歐洲大選”(即歐洲議會選舉,6月6日至9日)結束后宣布結果,以“避免該問題被卷入激烈的競選活動”。
近來,歐盟持續(xù)對中國電動汽車揮舞“關稅大棒”,被曝將在6月5日做出征稅決定,引起寶馬、大眾、法拉利等眾多歐洲車企的反對,德國、法國等國也表態(tài)稱“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貿易戰(zhàn)”。

德國《明鏡周刊》率先報道了這一消息。有來自歐盟委員會的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可能只有在“歐洲大選”后才會就是否對中國汽車征收進口關稅做出決定。消息稱,新的截止日期可能為6月10日,即“歐洲大選”結果公布之日,此舉是為了“避免該問題卷入激烈的競選活動”。
路透社同樣援引消息稱,新的截止日期是6月10日,但消息人士認為這一變化與“技術問題有關”。
另據(jù)Politico EU報道,歐盟委員會一名發(fā)言人回應說,目前尚未就何時宣布征收關稅做出決定。但有消息人士透露,很可能在6月10日當周做出決定,這將發(fā)生在“歐洲大選”結束之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德法意等國領導人一起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之前。
隨著中國汽車行業(yè)的快速崛起,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下手”,發(fā)起了反補貼調查。外媒此前廣泛報道6月5日為最后期限,屆時歐盟將做出決定,并預先通知涉事企業(yè)和歐盟27個成員國。此后,各成員國有四個月的時間來決定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永久性關稅。
Politico EU采訪的幾位貿易律師對推遲決定時間的可能性表示懷疑,因為歐盟“反補貼調查”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需要在第一輪關稅生效(7月4日)的四周前得到通知。不過,相關規(guī)則中提到了三周的緩沖期,這可能為歐盟委員會提供一個法律途徑,將“高度敏感”的公告推遲到“歐洲大選”后宣布。
歐洲議會選舉被外界稱作“歐洲大選”,每五年舉行一次。本屆議會選舉將是英國“脫歐”后的首場選舉,被視為歐洲政治的“風向標”。此前有媒體指出,放眼整個歐洲,今年都將會是“右轉”的一年,這對俄烏沖突以及其他國際熱點問題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變量。
其實,對于歐盟這番保護主義舉措,其“受益對象”們卻似乎是反應平平,甚至還有企業(yè)開始擔心這種做法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損害汽車產業(yè)內以及全球供應鏈內的良性市場競爭。
5月8日,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直言,歐盟此舉堪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也警告稱,“(中方針對歐盟)總會有某種報復”。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早前受訪時,則呼吁歐盟下調對華電動車關稅。法拉利首席執(zhí)行官貝內代托·維尼亞日前表示,中國車企進軍歐洲市場,對于本地車企來說是“良性競爭”。
另據(jù)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對于是否征收關稅,歐盟內部也有不小的分歧。
本周早些時候,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表示,歐洲“必須絕對避免任何形式的貿易戰(zhàn),因為貿易戰(zhàn)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利益”。當?shù)貢r間5月29日,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將現(xiàn)在的歐盟委員會與東德進行了比較,稱他“驚訝于現(xiàn)在還有人呼吁政府限制競爭”。
5月21日,歐盟中國商會(CCCEU)曾發(fā)布聲明稱,其從內部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可能考慮對配有大排量發(fā)動機的進口汽車提高臨時關稅稅率。
對于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揮舞“關稅大棒”,我外交部發(fā)言人日前表示,中國的發(fā)展和開放給歐洲和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風險。保護主義解決不了歐盟的問題,保護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來。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都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應該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具體經貿問題。我們注意到歐方的相關表態(tài),希望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同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