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一財經發(fā)布的報道,歐盟對中國赤蘚糖醇發(fā)起的反傾銷調查,日前公布了初裁結果。根據相關中企的消息稱,其赤蘚糖醇產品已經被歐盟加征31.9%的臨時反傾銷稅,其他中國企業(yè)稅率則為76.9%-235.6%不等。
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7月19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赤蘚糖醇作出反傾銷初裁,初步裁定對涉案產品征收31.9%~235.6%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詳見附表。
歐盟近期決定對中國赤蘚糖醇生產企業(yè)加征高額反傾銷關稅,最高稅率達到驚人的235.6%,這一舉措針對的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商,盡管其主要市場在美國,但歐盟市場仍占其總銷售額的近三分之一。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該企業(yè)在2023年的財報中顯示,赤蘚糖醇業(yè)務的營收為4.08億,而成本卻高達4.12億,即該產品已處于虧損狀態(tài)。此番歐盟的關稅措施,無疑是對該企業(yè)雪上加霜。
赤蘚糖醇作為一種廣受歡迎的低熱量甜味劑,因全球“代糖熱”而需求激增,特別是在無糖飲料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歐盟的調查顯示,在指定調查期內,中國赤蘚糖醇的進口量增長了36%,但歐盟認為這些產品的價格受到“干預”,因此采取了臨時性關稅措施。
面對歐盟這一明顯損害中國企業(yè)權益的行為,中國商務部迅速作出反應,宣布將對原產于歐盟等國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征收反傾銷稅,作為對等反擊。這一連串事件表明,歐盟在短短半個月內多次對中國產品發(fā)起關稅沖擊,其背后的意圖在于提高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檻,顯示出其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
然而,歐盟的做法實則是在自掘墳墓。其認為在中美博弈中可扮演“漁翁得利”的角色,但忽視了全球經濟相互依存的現實。特別是考慮到美國政局的不確定性,若特朗普等貿易保護主義者上臺,歐盟可能面臨來自美國的更大壓力,屆時再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可能為時已晚。
因此,中國對歐盟的強硬態(tài)度并非無的放矢,而是在多次友好溝通和談判無果后的必然反應。中方已明確表示,若歐盟繼續(xù)堅持貿易保護主義立場,中方將不得不采取對等反制措施,以維護自身企業(yè)的合法權益和市場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